2022年世人眼球最關注的地方,其實不是不太可能打起來的台灣,而是不必等到俄羅斯出兵,國內親俄與反俄勢力早已大打出手的烏克蘭。
四百年歷史,舊時代的生活以及人與人間的親和根深柢固地依附於廟宇及巷弄空間。走入街區,雖然店家不多,卻能感受到另類專屬於居民的生意盎然。
市場二樓是攤商的住家,當中還有幾間小宮廟,近年因租金低廉,吸引不少新創商家進駐。它們是「決定社會資本能否發展起來的實體條件」,亦即能讓人彼此交流互動、建立網絡的空間。基於當時的移民開拓與貿易歷史,許多廟宇也分布其中,常民生活以它們為中心建立。人們拉著板凳就在門前吃飯聊天,或從高朋滿座的店家外帶餐點就走到附近廟埕享用。Eric Klinenberg《沒有人是一座孤島:運用「社會性基礎設施」扭轉公民社會的失溫與淡漠》一書中強調,社會的健全運作有賴社會性基礎設施,它可以是圖書館或公園,也可以是理髮廳。
有天出門,發現鄰居整理了我門前荒廢許久的花圃、還妝點了綠意,於是往後數年我也認真地照顧起花圃。中山路巷內的開隆宮是尋訪台南巷弄空間的新手必備,附近有幾間知名的咖啡店與吳園等景點,也有小吃攤販與家庭理髮店。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大規模的使用並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較清楚,但在疫情快速蔓延情況下,只能就依據有限的證據,決定是否使用。
但在安全性沒有顧慮的前提下,以兒科醫師的角度而言,5-11歲兒童接種低劑量BNT162b2疫苗,依然是利大於弊。針對安全性的部分,副作用大多是局部疼痛與疲倦,而民眾所關心的嚴重副作用如心肌炎等,並沒有在這1517名受試者中出現。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 葉國偉 2022年01月24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兩年,病毒變種也讓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所幸疫苗快速研發,雖然未有傳統完整三期臨床試驗結果,但因疫情嚴峻,獲得許多國家緊急授權使用。
因為兒童得到新冠肺炎感染,一般而言症狀輕微或無症狀,僅有少數產生較嚴重併發症或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所以評估是否建議兒童施打疫苗時,其利弊比較,與成年人尤其老年人有很大的不同。由於Omicron變異株的入侵,造成過去研究所顯示的中和抗體效價,已經不具代表性,並不是中和抗體效價這個指標不好,而是免疫橋接的標準要再重新訂立。
至於大家所擔心的心肌炎副作用,共八百萬劑的疫苗接種後,通報系統僅收到11例疑似案件,根據有限資料顯示,大部分也都是輕微症狀的心肌炎。但在安全性沒有顧慮的前提下,以兒科醫師的角度而言,5-11歲兒童接種低劑量BNT162b2疫苗,依然是利大於弊。針對Mintzker醫師的質疑,Walter醫師也親自上線回覆,提出Thomas醫師等人的研究,證明16-25歲的疫苗接種者,疫苗保護力是很不錯的91-100%。根據《新英格蘭醫學雜誌》(NEJM)於今(2022)年1月6日發表的研究,以及針對這篇研究的討論,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特邀專家發表意見。
當然,疫苗大量使用後仍有可能出現在試驗時未能發掘的罕見不良反應。疫苗的效果和安全性通常需要大規模的使用並經過一段時間才能較清楚,但在疫情快速蔓延情況下,只能就依據有限的證據,決定是否使用。至於疫苗保護力的部分,Walter等人是以免疫橋接的方式,與另一項針對16-25歲,接種BNT162b2疫苗正常劑量(30 μg)的研究做比較,認為這兩個研究的受試者產生的中和抗體效價相當,也代表著5-11歲兒童的疫苗保護力應該足夠。但仔細看Thomas醫師這篇研究,其實追蹤的年輕人也僅數百位。
然而,施打疫苗的組別產生任何不良反應導致受試者沒有接種第二劑的風險,以及產生嚴重不良事件的風險,與施打安慰劑的組別相同。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研究人員則提出疑問,認為此研究中缺乏先前試驗中16至25歲受試者的疫苗有效數據,無從比較5至11歲兒童和16至25歲人因BNT疫苗引發的中和抗體效價。
根據之前青少年和成人的資料,心肌炎及心包膜炎特別是要關注的重點。這篇研究探討讓6個月至11歲兒童間隔21天施打兩劑BNT疫苗的安全性、免疫原性和有效性。
針對安全性的部分,副作用大多是局部疼痛與疲倦,而民眾所關心的嚴重副作用如心肌炎等,並沒有在這1517名受試者中出現。研究結論支持讓5至11歲兒童接種兩劑(劑量10μg)的BNT疫苗。美國疾管署2021年12月31日於MMWR的報告)(ref.1)顯示,被動監測系統VAERS所收到5-11歲的不良事件中,97%都是輕微的事件。研究文獻 Walter, Emmanuel B., et al. (2022) Evaluation of the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 in children 5 to 11 years of ag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86(1), 35-46. Shuang‑fang Fang., et al.(2022) Correspondence: BNT162b2 Covid-19 Vaccine in Children 5 to 11 Years of Ag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DOI: 10.1056/NEJMc2118775 專家怎麼說? 台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 邱南昌 2022年01月21日 此研究已符合疫苗試驗的要求,其結果可視為在5至11歲兒童施打10μg 抗原量的BNT新冠疫苗具安全性和保護力。若當地個案數少,大規模感染風險較低,就會比較偏向不急著建議施打。然而因為對兒童的研究數據還未完備,因此年紀較小的兒童目前並沒有疫苗可接種,兒童可能便成較易感染的族群,甚至造成傳染源以及醞釀新變種病毒的溫床。
反之,在嚴重流行地區,較可能會考慮給兒童施打。至於孩童的有效抗體的濃度會持續多久,仍未得知。
至於新冠病毒的長期併發症,與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在5-11歲兒童是否能藉由疫苗接種來預防,恐怕目前都沒有答案。加上兒童感染新冠病毒的重症死亡率極低,要證明疫苗能減少重症或死亡,恐怕只有大規模接種後才能做出有效的統計。
對於新變種病毒的保護力也未知。不過,這些研究都已經是2021年11月之前的舊文了。
在美國過去兩個月真槍實彈的上陣後,大數據顯示5-11歲的兒童接種低劑量(10 μg)的BNT162b2疫苗在安全性上,其實是沒有什麼問題。除了罕見不良反應無法得知,在保護力方面,試驗是比較5至11歲兒童施打10μg 抗原量和16至25歲年齡層的人施打30μg抗原量的BNT新冠疫苗後產生抗體的量,結果呈現兩者無明顯差異,而成人已有疫苗成效的資料,因此推測在孩童也會有類似保護效果。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治醫師 葉國偉 2022年01月24日 新冠肺炎疫情延燒兩年,病毒變種也讓疫情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議題背景 由於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變種病毒Omicron感染的年齡層包含5至11歲的孩童,引起媒體和社群討論5至11歲是否應該接種疫苗的議題。
針對上述的研究結果,以色列巴伊蘭大學的Mintzker醫師提出適當的疑問,由於當初16-25歲的疫苗研究,也是用免疫橋接的方式與成年人的中和抗體效價做比較,因此他認為既然要用免疫橋接,應該要有16-25歲的真實世界疫苗保護力來佐證,才能大膽的宣稱5-11歲兒童也可以受到疫苗的保護」 沈默言談間又啟動他龐大的閱讀資料庫,提及娥蘇拉.勒瑰恩在《地海》系列探討的其實也是一樣的東西,尤其是《地海孤雛》裡失去法力的大法師格得與女祭司恬娜所談到的,女人有自己的力量,女人的力量並不是男人給的,女人的力量跟男人的力量完全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屬性。
但另一方面,瘋狂鑽石也可以藉由破壞物件,將之與另一物件或生命體重組,比如狂揍反派角色和岩石,令兩者合而為一變成人臉巨石。且這些對能力的開發與推進,同時也是我對創作與人生的省思。
林峰毅住居於古亭多年,也熱愛音樂、藝術,選擇師大、地社為主要場景似乎並不意外,終歸是他萬分熟悉的地方。換句話說,強弱關係被荒木飛呂彥徹底顛覆了。
對沈默來說,瘋狂鑽石是一種跨越人與物界線的驚奇想像力。同樣在類型領域奮戰、兼具藝術家背景的小說家林峰毅,接連兩本作品《劍客的接待》、《師大公園地下社會》亦以台北地景為主,深刻描繪城市邊緣者生存軌跡。」 「我滿喜歡在武俠小說深入辯證一件事,就是力量強弱不是我們想的那樣無可扭轉。且替身使者的能力存有相剋關係,且看起來很弱的能力者,會因為非常清楚自身能力的性質,而吃掉比自己強大的人。
《JoJo的奇妙冒險》的啟發 荒木飛呂彥的漫畫《JoJo的奇妙冒險》系列深受讀者喜愛,其中的替身能力之精妙,讓同是《JoJo的奇妙冒險》粉的沈默與林峰毅都讚不絕口。關於這套漫畫的開創性地位,林峰毅這樣說:「日本漫畫或港漫都有各種戰鬥力的設定,比如《七龍珠》,戰鬥力高的,力量值一萬的角色,當然就是完全打趴戰鬥力一千的。
「對我來說,」沈默語氣沉穩、表情堅定地講道:「找到屬於自身力量的方法,就是找到自己活著的方法。因為你悟出的東西可能比拳頭更有力量,更能夠打敗對方。
那不是純然對力量的追逐,而是某種關乎自身存在的理解與思索。決戰時,角色的勝負不是比拳頭大,而是比一個想法或人生經驗、哲學概念。